淺談胃炎與消化性潰瘍
近兩週來,因急性上腹痛前來急診就醫的輕症病患增多,男女老少皆有,主訴多半為上腹悶痛、脹痛,無合併嘔吐或是腹瀉的症狀,詢問過去病史,一部分病患表示過去腸胃狀況一向良好,大部份病患則長期或是近日內有容易脹氣、打嗝、上腹有燒灼感等症狀,進一步更詳細詢問飲食狀況,許多病患在吃粽子過後症狀加劇,疼痛難耐故前來急診就醫。因端午佳節將至,端午節慶應景必備的粽子普及各種通路市場,南北各式粽子多為糯米製作,而糯米製品較難以消化,對胃負擔較大,容易讓胃炎症狀加劇。
胃炎是指胃酸過度分泌造成胃部粘膜發炎、充血,而消化性潰瘍則是胃酸對腸胃道粘膜更一進傷害造成粘膜受腐蝕糜爛,甚至出血,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
標準診斷必須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也就是俗稱的胃鏡檢查。治療藥物有「氫幫浦抑制劑」與「第二型組織胺拮抗劑」,經胃鏡檢查確診,短期內健保給付此兩類藥品至三個月。
生活習慣的改善可以大幅減少胃炎與消化性潰瘍的發生:
ㄧ、用餐盡量定時不過量,避免空腹過久,亦避免暴飲暴食。
二、進食細嚼慢嚥。
三、避免菸、酒、咖啡。
四、生活規律,心情保持愉快、放鬆。
五、飲食原則:
1.避免或減少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濃茶、辣椒、大蒜、胡椒等,這 些食物容易刺激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受損。
2.避免空腹食用酸度過高的水果或果汁,例如檸檬、鳳梨等,建議餐後飲食。
3.避免或減少食用油炸類、纖維粗硬或堅硬的食物,例如炸薯條、筍乾、牛軋糖。
4.適量食用年糕、粽子、湯圓、麻糬、油飯等糯米類製品、各式甜點、糕餅及冰品類食物。